close
陸先生今晚早到了, 趁著等學生進教室的空檔, 又開始與那位貴婦模樣的女學員聊起台灣藝術市場現況, 他們似乎聊得很投契。10也跟著在一旁好奇的聽著, 雖對大部份談話內容及畫廊產業秘辛常是有聽沒有懂, 但仍是以一種聽八卦的心情"加減"吸收點常識。環顧今晚上課學員, 除多了幾張新面孔, 也發現前三堂課的許多熟面孔已不復見。難道有始有終上完四堂課的學員, 只有10及坐在前排的貴婦小姐? 10對於自己有始有終上完四堂課感覺很欣慰, 總算沒有對不起付出的錢錢! :-p
 
畫家的個性決定畫作風格。梵谷與高更這二位個性迥異的創作者, 相處於同一屋簷下, 總是爭執不斷。高更偏好理性而仔細的推敲, 將想像入畫; 梵谷則必須接受感動, 才能一發不可收捨的畫下作品, 並且廢寢忘食, 一氣喝成。二人對於對方的作品都很看不慣, 直接了當的批評正像是不同黨派間意識形態之爭。對梵谷及高更而言, 他們擁有的畫風就是他們的信仰, 不容他人無情的批判, 於是在一場爭吵中, 梵谷發狂了, 割下自己的左耳(有關梵谷割耳原因百百種, 答案是什麼其實不是很重要!)。
 
梵谷割耳後, 幫自己畫二幅自畫像--
Self 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and Pipe (1889)
應該是私人收藏                                                           
 
Self 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1889)
收藏於寇特德學院畫廊 Courtauld Institute Galleries, London
 
Two Tahitian Women (1899)- 高更 (Paul Gauguin )
( 八卦時間: 畫中左邊的少女麻豆, 最終成為高更的老婆)
 
陸先生在第四堂課裡介紹梵谷移居聖雷米療養院時期的繪畫作品, 此時正是梵谷作畫數量最多的時期。對10而言, 第四堂課是很過癮的一堂課, 難得於二個多小時之內將梵谷的知名油畫一次瀏覽。讓10忙著看畫, 又忙著記筆記, 學到許多新知識。
 
跟梵谷自畫像一樣, 梵谷的向日葵也是百百種。向日葵喜愛日照, 會自動尋找陽光的方向, 隨著陽光轉動花朵, 被梵谷視為是熱情的象徵。梵谷為歡迎遠道而來的高更, 熱切的畫下多幅向日葵佈置高更的臥室, 想表達他對高更的友誼。不知道"賣西奧(梵谷的弟弟)面子, 勉強搬到阿爾與梵谷同住" 的高更看到滿臥室的向日葵是不是能感受梵谷一頭熱的熱情? 只是在當時誰也料想不到梵谷的幾幅向日葵竟以天價拍賣(尤其是十五朵向日葵由日本人得標, 得標價是梵谷油畫作品的第四高價)! 附帶一提, 日本人對梵谷存有特殊的崇拜情節, 10猜是因梵谷於巴黎時期曾受日本浮世繪畫風影響( 浮世繪的畫法其實有唐朝仕女圖的影子.... 日本浮世繪大師作品在此), 讓日本人捉著這份因緣, 將梵谷視為自家人。這又讓10想起陸先生於課後分享一個有趣的經驗! 他曾在梵谷墳前遇見一位日本女孩, 這日本女孩拿出一個瓶子, 將瓶中物往梵谷墳旁灑了一圈。陸先生見狀覺得奇怪, 上前詢問。日本女孩答話: "這是我父親生前的遺願"...>.<  10則希望梵谷睡在自己的墓地裡, 不會因此覺得擁擠! (梵谷死後葬於奧維歐, 一年後, 弟弟西奧的墳搬到隔壁, 墳上種著二人最喜愛的植物- 常春藤!)
 
Sunflowers (Vase of Fifteen Sunflowers), Vincent Van Gogh, 1889
這瓶向日葵正放在日本東京Sompo Japan Museum of Art
 
日本人標得的油畫不只一幅, 薊花也是其一。薊花是種耐乾旱的花朵, 是歐洲鄉間小路旁常見的小野花。梵谷於自殺前一個月畫下這瓶花, 後人賞畫時則喜歡在畫中影射畫家作畫時的心情, 認為梵谷以這生命力強韌的花朵, 比喻自己對繪畫的十年執著。薊花的畫風展現浮世繪特有以黑色描邊(葉子邊緣)的畫法, 背景則很粗獷大膽的以橫直線條展現濃淡及立體感。這幅薊花由歷史博物館自日本POLA美術館借展而來, 日本人將這幅畫裱於一個楬金色、雕花繁複的畫框裡, 與其他自荷蘭借展而來、線條簡單的畫框產生明顯差異。
 
薊花 (1890年)
這瓶薊花收藏於日本箱根POLA美術館, 現借展於國立歷史博物館。
 
割耳事件後, 梵谷被阿爾居民視為危險瘋子, 對梵谷多所排斥, 梵谷戶外寫生也常受阿爾居民干擾, 最後自願入住聖雷米療養院, 盼能在此安靜專心繪畫。他對療養院花園裡的一叢鳶尾花寫生, 後人再對這幅畫提出評論。認為畫中左側的白色花朵就是梵谷, 大片藍色鳶尾花則是阿爾居民, 藍色鳶尾花扙著"花多勢眾"全都擠向白色鳶尾花。白色花朵僅靠著花朵上方一點紅色花叢及根部一小塊紅土地檔住"排山倒海"而來藍色攻勢, "花"單勢薄。整幅畫的色塊構圖很明顯的不對稱, 讓人不禁聯想起梵谷瘋狂割耳, 不見容於阿爾民眾的苦悶心情。此畫於拍賣時, 蓋堤美術館只能飲恨以第二高價落敗, 被當時另一美國大企業主標得(是梵谷作品中, 得標價第三高的畫作), 只是不到一年時間, 大企業主落難, 不得不出讓這幅畫供企業資金周轉之用, 這可讓僅得第二名的蓋堤美術館撿了個現成的便宜, 以不明的價格取得此畫, 自此成為蓋堤美術館的鎮館寶。這故事又讓10想起那句頗富哲理的老話--" 命裡有時終需有, 命裡無時莫強求!" 。這畫終究歸蓋堤所有, 只待時機成熟! :-p
 
Irises (1889年)
(陸先生分享一個逛蓋堤美術館的小撇步! 建議可於早上10:00入場, 先到悠閒的咖啡座用早餐, 再開始慢慢逛展, 足夠逛一整個下午!)
 
梵谷居住阿爾時曾繪下知名的"阿爾的臥室", 並且還頗具實驗精神的用不同色彩一畫再畫、畫了許多幅。梵谷繪阿爾的臥室可能受文學家狄更斯的影響! 如果說米勒用畫表達社會基層農民的生活, 那麼狄更斯則以文字呈現低下階層小人物的悲苦, 這二位偉大創作者的思維與梵谷產生深刻的共鳴, 讓梵谷也致力繪出真正可表現生命深沈靈魂的畫。當狄更斯去世後, 梵谷輾轉取得狄更斯故居書房的黑白照片。照片拍下狄更斯生前用過的書桌椅, 文具, 書櫃等擺設, 狄更斯曾在這張書桌前寫下眾多文學著作, 這書房對梵谷而言如同聖殿! 梵谷看著書房照片, 認為狄更斯雖已消逝, 但故居書房仍留有文學家不朽的靈魂! 於是, 感動之餘繪下他自己在阿爾的臥室, 要後人看著他畫下的臥室, 感受梵谷靈魂不朽的存在! 只是一心以為阿爾將是他最後居所的梵谷, 大概料想不到他只在阿爾短暫居住數月, 之後又很尷尬的被阿爾居民排斥, 不得已得離開阿爾住進聖雷米療養院, 繼續漂泊! 他應該也沒料想到, 他的靈魂其實不住在阿爾的臥室裡, 而留在他繪下的每一幅畫裡!
 
The Bedroom in Arles (1888)
 
這間臥室收藏於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想起星夜這幅畫, 自會聯想到Don McLean 編唱的Vincent (10現正一邊打著文字, 一邊聽著這首歌)。總覺這旋律與歌聲襯得真美, 邊賞畫、邊聽歌、邊打文章, 心中感動滿盈。梵谷凌晨未眠, 看著窗外, 見星空異常遼闊, 畫下這片他眼睛所見、心中有感而發的星夜。後人賞畫又再幫梵谷做了心理分析, 認為這畫有著極佳對映(稱)構圖, 右上角金黃炫色的月光, 對應著黑厚色的絲柏樹, 像秤錘般平衡整幅畫。滿夜空螺旋的雲朵, 則充滿想像力, 像是得用哈伯望遠鏡才看得到的遙遠外太空星雲。象徵死亡的黑綠色絲柏樹筆直穿越天際, 像是預告即將走入生命盡頭的伏筆。10覺得在梵谷激動的筆觸下, 呈現這片浮動的星空, 正在反應梵谷當時一夜未眠的敏感靈魂。
 
The Starry Night (1889)
這片星夜現收藏於紐約- MoMA museum 
(不得不說一下! 進到MoMA網站首頁, 立即發覺這網頁的風格與10逛過的任一美術館網頁差異極大!)
 
梵谷舉槍結束生命的這一年, 繪下記憶中普羅旺斯夜晚的鄉間小徑。從右上方發光的月亮往左延伸至耀眼的星辰, 再接著絲柏樹往下連結發亮的道路及左下方金黃色麥桿, 形成完美的S型構圖。白的發亮的道路與天空發著黃白色光芒的星星相呼應; 金黃月光與金黃色麥桿相對映, 在色塊上取得完整的平衡。梵谷在聖雷米療養院畫下此畫, 除回憶普羅旺斯情調, 也藉由畫中小徑盡頭的屋舍表達對家鄉努南的思念之情。白色小徑往左下方延伸, 像是訴說梵谷不斷漂泊、居無定所的人生; 當然, 筆直豎立圖畫中央的絲柏樹, 則像代表死後將得永生的金字塔, 將靈魂從柏樹的頂端帶向天堂。此畫集合梵谷各時期的繪畫主題及色彩, 筆觸旋轉的天空、光芒暈散的月光與星辰、金黃色的麥田(也是向日葵的金黃)、代表死亡的黒綠色柏樹 , 以及總是二二成雙出現的畫中人物, 算是梵谷繪畫風格的整合, 也是此次史博館借展中保險金額最"高貴"的一幅畫! (題外話! 10看這幅畫便想幫梵谷點一首英文片歌曲: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再加一曲日文版: Country Roads , 歌詞意境更貼切些!)
 
Country road in Provence by night  (1890)

收藏於荷蘭- 庫勒- 慕勒美術館, 現正借展於台灣- 國立歷史博物館

10曾在四分之二筆記裡提到最喜歡的梵谷自畫像是1889年所繪的自畫像。這是梵谷畫下的最後一幅自畫像, 因此不難發現此畫相較於前幾年的自畫像, 在筆觸上更顯成熟; 表情則因深受身心疾病所苦顯得更為憂鬱、消瘦。此時的梵谷已可以很純熟的將藍、綠色對比而和協的舖陳在畫布上, 進而讓他一頭紅色頭髮及紅鬍子更為突顯; 額頭上發亮的白色光線, 再與脖子下方的白色襯衫平衡對稱。即使眼神看來空洞憂鬱, 但色彩及構圖卻仍深深吸引10目光!

Portrait de l'artiste (1889)

 現由巴黎奧塞美術館收藏

位於巴黎郊區的奧維歐小城, 梵谷在此畫下奧維歐教堂。畫裡的天空是深沈的黑藍色, 像深海一樣的深藍。教堂前方草坪因陽光照射而泛著黃色光彩, 這樣的黃與天空的深藍又成對比。後人又說, 梵谷於自殺前一個月畫下此畫, 讓教堂高塔直指黑藍色天空,  又是一種生命苦難將盡的伏筆。

The Church at Auvers (1890)

現由巴黎奧塞美術館收藏

嘉舍醫生是個用草藥治心臟病的醫生, 無法醫治梵谷的精神病, 就連清醒時的梵谷也曾懷疑嘉舍醫生其實跟他一樣瘋了(後人也從文獻中判斷嘉舍醫生可能患有躁鬱症)! 這大概就是梵谷將嘉舍醫生畫得眼神空洞、五官扭曲的原因。梵谷將第一幅畫像贈予嘉舍醫生時, 很受嘉舍醫生喜愛, 於是再請梵谷畫下第二個版本。目前第一版本由私人收藏, 第二版本由巴黎奧塞美術館收藏。如果10沒記錯的話, 第一版本的嘉舍醫生肖像於1990年以創紀錄價格被標走了(據說又是被日本人標走! 當時日本經濟正熱, 財大氣粗的日本企業家連整個美國企業都買下了, 更何況價值7500萬美金的一幅畫。曾有人問日本企業家派來的代標者- "您會不會買貴了?" 代標者很財大氣粗的回答- "我們準備1億美金, 以7500萬美金得標, 很便宜!")! 10雖對這幅畫沒有特別的偏愛, 但因為很有名, 所以仍在此介紹一下。

Dr Paul Gachet (1890)

 此畫為第二版本, 由巴黎奧塞美術館收藏

每次看麥田群鴉這幅畫(都是在網路上欣賞)總有股不安與哀傷。天空是凝重的深藍色, 大群烏鴉被驚擾而鼓譟著, 麥田像金黃色的波浪冷漠的隨風搖擺, 三條田間小徑交匯成一個去向不明的三叉口。此時, 梵谷的身心正受困低潮, 對於當初選擇繪畫, 並執著十年的繪畫之路感到迷惘。他正站在人生的三叉路口, 而最終選擇舉槍自殺, 讓受盡苦難的身體倒在金黃色的麥田裡。這幅畫是他生前最後一幅作品, 如果以一種冷血的投資心態觀之, 這幅畫一旦於拍賣市場競標, 將會再創拍賣新高價。但10覺得梵谷家族經營梵谷藝術展出及週邊商品生意總是那麼地生財有道、財源廣進, 想讓這幅麥田群鴉流往拍賣市場, 在可預見的未來裡仍不太可能發生。

Wheatfield with Crows (1890)

收藏於阿姆斯特丹- Van Gogh museum

梵谷舉槍自盡, 但未中要害, 於昏迷一段時間後醒來, 自行拖著傷重的身軀從麥田走回住處。陸先生曾帶著梵谷迷旅遊團尋著這條"梵谷的受傷路線"走一遭, 讓團員感受這十餘分鐘的距離, 最後還在梵谷墳前拍照, 這過程真像信徒朝聖, 將梵谷視為仰慕已久的藝術偉人。嘉舍醫生以素描幫梵谷畫下最後的面容。仍查不出此草稿目前收藏何處, 但什麼都有的網路還是幫忙找到這張簡單的素描, 覺得這張素描別具意義!

Portrait of Vincent Van Gogh 1853-90 on his deathbed- Paul Gachet

 (來源: http://www.janetomlinson.com/journal/index.php?cat=12)

On 29 July 1890 at 1.30am, 116 years ago on Saturday, Vincent van Gogh died, aged 37, in the arms of his brother Theo in a small gloomy attic room in the village of Auvers-sur-Oise, just north of Paris. Vincent's doctor, Paul Gachet, who Vincent believed to be as mentally unstable as he was, made this drawing of him on his deathbed.

在第四堂課裡梵谷死了! 留下最後一句話- "La tristesse durera toujours! (我的悲傷永遠留存)", 結束他人生的這堂課。梵谷的悲傷果真跟隨他的畫留存至今, 而他的悲傷卻也被鮮麗的油彩及層層堆砌的顏料包裏的很美好, 讓後世人能在他的悲傷裡, 品嚐苦盡甘來的香醇甜味!

~~~~~~~~~~~~~~~~~~ 撿二顆遺珠~~~~~~~~~~~~~~~~~~~~

仍有二張喜愛的畫, 雖不若上述畫作有名氣, 卻是精緻可愛, 也在此分享!

粉紅桃樹, 整幅畫色調清麗, 粉紅花朵點點掛在枝頭, 與後方藍天白雲配的剛剛好, 正是10偏愛的色調, 只看了一眼就喜歡這幅畫。梵谷畫此畫為紀念已逝表姐夫-莫夫(莫夫可算是梵谷的油畫啟蒙老師), 他將此畫贈予表姐(莫夫的妻子)。所以, 可以很容易聯想, 這幅畫勢必仍是由梵谷家族收藏於梵谷美術館中。

The Pink Peach Tree(1888)

 收藏於阿姆斯特丹- 梵谷美術館  

 

10也喜歡"杏花盛開"這幅畫的色調, 白色杏花開在綠色枝頭, 背後襯著蒂芬尼藍的天空。梵谷站在仰視的角度將杏花與藍天一同入畫, 並使用浮世繪畫風為枝幹描黑邊。他將此畫贈予弟弟西奧的新生兒, 慶祝新生命到來。此畫對梵谷家族別具意義, 自然也好好收藏於梵谷美術館裡!

Almond Blossom (1890)

 收藏於阿姆斯特丹- 梵谷美術館

~~~~~~~~~~~ 維米爾 (Johannes Vermeer)- 荷蘭畫派~~~~~~~~~~~

海牙的莫瑞泰斯美術館收藏一幅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 )的名畫, 梵谷年輕時也曾在海牙古伯畫廊擔任文書工作。因此以常理推斷, 梵谷應曾看過維米爾的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也應到過阿姆斯特丹欣賞"The Milkmaid"。因這二幅畫中的黃色及藍色, 與梵谷的星空、麥田、向日葵實在太相近。梵谷繪畫時勢必曾師法前輩大師- 維米爾及林布蘭的作品, 經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獨樹一格的畫風。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1665)

收藏於海牙- 莫瑞泰斯美術館 (被喻為全世界最舒適的美術館)

The Milkmaid (1660)

 收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 The End~~~~~~~~~~~~~~~~~~~~~~~~ 

後記: 10的意外收獲...

於整理四分之四筆記時, 自是更瞭解梵谷的生命與作品, 卻也意外收獲許多知識! 10於此過程中認識梵谷的同儕及前輩畫家, 這是一種無需記憶, 而是藉由感動而吸收的新知。當然, 更為尋找梵谷畫作的收藏主, 無意間逛了許多知名美術館網站, 讓收獲遠比自己想像的多更多! 不由讚嘆著, 興趣這玩意真了不起! 在潛移默化間讓10自動自發學習與精進。

接下來, 10開始對梵谷的書信產生興趣了! 梵谷不只愛畫畫還愛讀書, 其思維及文筆俱佳, 正巧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正展出梵谷與弟弟的書信內容,  值得10一探究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